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十三、这与动物完全不同
ISB15.那些出于呈现给身体感官的纯粹表象进行判断的人,得出以下结论:动物和人一样,也有意愿和理解力;因此,唯一区别在于:人能说话,从而能描述他所思想和渴望的东西,而动物只能通过声音来表达。然而,动物并没有意愿和理解力,只有它们各自的一个形像,学者称之为一种模拟。
一个人之所以为人,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被提升到其意愿的欲望之上,因而能从上面知道并看见它们,还能节制它们;但一个动物之所以为动物,是因为它的欲望驱使它去做凡它所做的事。因此,人之为人,就在于他的意愿服从他的理解力;而动物之为动物,则在于它的理解力服从它的意愿。从这些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:人的理解力是活的,因而是一种真正的理解力,因为这理解力接受从天堂流入的光,拥有它,将它视为自己的,还出于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思考,并且完全貌似出于自己如此行;人的意愿是活的,因而是真正的意愿,因为这意愿接受所流入的天堂之爱,并出于它貌似出于自己行事;但动物的情形正好相反。
因此,那些出于意愿的情欲思考的人好比动物,在灵界从远处看,也显为动物;他们也像动物那样行动,唯一区别在于:他们若愿意,就能不这样行动。但那些通过理解力约束其意愿的情欲,因而行事理性、明智的人则在灵界显为人,是天堂的天使。
简言之,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始终一致作工;因为意愿本身是盲目的,它属于热,不属于光,故使得理解力也是盲目的。因此,动物不知道,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;然而,它会行动,因为它出于来自灵界的一种流注行动;这种行动是本能。
人们以为动物出于理解力思考它所做的事,但事实并非如此;它只是出于自创造时就在它里面的属世之爱,在其身体感官的协助下被驱使行动。人能思考和说话,只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与他的意愿分离,并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;因为理解力思考,思维说话。
动物之所以照着铭刻在它们本性上的秩序律法行动,其中一些动物可以说以一种道德、理性的方式行动,不同于许多人,是因为它们的理解力盲目服从其意愿的欲望,因此它们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堕落的推理来败坏这些欲望。值得一提的是,前面所说的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是指这两种官能的一个形像和模拟。以这些官能的名称来称呼这种模拟是由于表象。
动物的生命好比一个梦游者,在理解力沉睡时,凭意愿行走和行事;还好比一个盲人,靠着狗的引导穿过街道;又好比一个愚人,出于习俗和由此获得的习惯而按规定办事;同样好比一个缺乏记忆,因而缺乏理解力的人,但他仍知道或学会如何穿衣,吃他喜爱的美食,喜欢性爱,在街上挨家挨户走,做那种抚慰感官、放纵肉体的事;他被这些事的诱惑和快感牵着走,尽管他不思考,因而不能说话。
从这些事明显可知,那些以为动物享有理性,与人的区别仅在于外形,以及它们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它们隐藏在里面的理性事物之人,错得有多么离谱!许多人甚至从这些谬论得出以下结论:如果人死后仍活着,那么动物死后也会活着;相反,如果动物死后不会活着,那么人死后也不会活着;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对意愿和理解力,以及层级的无知而导致的幻想或幻梦,而人的心智通过层级,如同顺着一架梯子那样登上天堂。
416.此后,两位天使看见我在旁边,就对旁观者说:“我们知道这个人写过关于神和自然界的著作,让我们听听他会说些什么。”于是,他们靠近我,问可否将关于神和自然界所写的读给他们听。我便从中读了以下内容:“那些相信神的运作可见于自然界的每一个细节之人,从自然界中所看到的无数事物,同样能确认赞成神性,甚至比那些(否认神)确认赞成自然界的人容易得多。因为那些确认赞成神性的人会注意到在动植物繁殖时所发现的奇事。如植物的繁殖:把一粒小种子丢进土里,它就会发出根来,根又会长出茎,然后依次开枝散叶,开花结果,如此下去,直到最后结出新种子,就好像这种子知道自己借以重新开始的先后秩序或发展过程。凡有理性者,谁会以为纯然是火的太阳知道这一切?或这太阳能通过它的热和光传送这类效果?或能在这些效果中产生神奇的形式,设计它们的功用?看到并反思这些事实,凡理性能力得到提升的人,必认为它们来自拥有无限智慧者,因而来自神。此外,凡承认神性存在的人都能看到并想到这一点。而那些不承认的人则不然,因为他们不愿这样做。于是,他们任由自己的理性能力降至感官层;而感官层从身体感官所在的昏暗之光汲取其一切观念,他们确认这些感官谬论,甚至说,难道你没看到这太阳凭它的热和光产生这些效果吗?看不到的东西算什么?毫无疑问,它什么也不是。
“那些确认赞成神性的人会注意到在动物繁殖中所发现的奇事。在此我仅提一下发生在蛋卵里面的奇事。在其种子或初始中的胚胎,连同到它孵化时所需的一切,以及孵化后成长直到变成一只飞鸟,或自己父母形式的飞行物所需的一切,都在这些蛋卵中。还有,人若注意它们的形成,深入思索,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一种惊奇状态。例如,无论最小的生物还是最大的生物,事实上,无论不可见的生物还是可见的生物,也就是无论小昆虫还是大型飞禽或走兽,都有服务于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的感觉器官,还有服务于它们飞翔或行走的运动器官,也就是肌肉;以及围绕心肺的内脏,它们都受大脑支配。甚至低级昆虫也享有这些,这从某些调查者对其解剖结构的描述可以得知,最有名的就是斯瓦默丹(荷兰生物学家Swammerdam,有译施旺麦丹)所著的《自然圣经》。
“诚然,那些将一切归于自然界的人也看到了这些事,但仅仅把它们当作事实来思考,并声称是自然界产生它们。他们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他们心里不再思想神性。那些不思想神性的人,一看到自然界的奇迹,就无法理性思考,更不用说属灵地思考了,只是感官和物质地思考。于是,他们在自然界之内出于自然界,而不是超越自然界进行思考,和地狱里的人如出一辙。他们与动物的区别仅在于:他们享有理性,也就是说,能理解,并且他们若愿意,也可以不这么想。
“那些看到自然界的奇迹后,心里不再思想神性,由此变得感官化的人,永远不会停下来想一想,肉眼的视觉如此粗糙,以致它将大量小昆虫看成一个黑点。然而,它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感觉和运动器官,因而具有纤维和血管,纤细的心脏、肺管、内脏、大脑。这些由自然界最纯粹的物质构成,并且这些结构对应于某种生命,其最细微的部位分别受这生命驱使。肉眼的视觉如此粗糙,以至于将大量这类生物,连同每一个里面的无数部位,看成一个小黑点;然而,那些依赖感官的人竟据此思考和判断,可见他们的心智何等迟钝,他们由此在属灵之事上陷入何等黑暗。”
405.启8:9.“海中有灵魂的被创造之物的三分之一部分都死了”表那些一直并继续照这信生活的人无法被改造并接受生命。“三分之一部分”表示他们的全部,如前所述。“被创造之物”表示那些能被改造的人(290节);原因在于,“创造”表示改造(254节)。“有灵魂”表示通过改造而能够接受生命;“死了”表示照着“唯信”生活者无法接受生命;之所以无法接受生命,是因为所有人都通过与仁联结之信、因而通过仁之信而得以改造,没有人能凭唯信而被改造,因为仁是信的生命。
由于在灵界,从远处看,灵人与天使的情感,以及由此而来的领悟与思维,显现为地上被称为走兽的各种动物或生物,空中被称为飞鸟的生物,和海中被称为鱼的生物之形状,所以在圣言中,经上经常提到“走兽”、“飞鸟”和“鱼”,它们并非表示别的;如以下经文:
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,因这地上无诚实,无仁慈,无认识神的知识;其中所有的居民、田野的走兽、空中的飞鸟必衰微;连海里的鱼都必汇集。(何西阿书4:1, 3)
我必除灭人和兽,与空中的鸟、海里的鱼,以及绊脚石和恶人。(西番雅书1:3)
以色列地必有大地震,甚至海中的鱼、天空的鸟、田野的兽在我面前震动。(以西结书38:18-20)
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,使万物,就是田野的兽、空中的鸟、海里的鱼,凡经行海道的,都服在他的脚下。(诗篇8:6-8)
这些话论及主。
你且问走兽,走兽必指教你;又问空中的飞鸟,飞鸟必告诉你;海中的鱼也必向你说明。看这一切,谁不知道是耶和华的手做成的呢?(约伯记12:7-9)
此外还有其它经文。
“鱼”或“海中被创造之物”在此表示那些处于一般真理,因而喜爱属世之物超过属灵之物之人的情感和相应的思维;在上述和以下经文中,“鱼”表示这些人:
看哪,我一斥责,海就干了,我使江河变成旷野;其中的鱼腥臭,干渴而死。(以赛亚书50:2)
埃及王法是卧在自己河中的大鲸鱼;你曾说,这河是我的,是我造的;我使你河中的鱼贴住你的鳞甲,我必将你和所有你江河中的鱼都抛在旷野。(以西结书29:3-5)
这些话是指着埃及王说,因为“埃及”表示与属灵之物分离的属世之物,因此他“江河中的鱼”表示那些处于教义,并由此陷入分离之信的人,这信只不过是知识而已;由于这种分离,所施行的神迹中就有这样一个:
他们的水变成血,于是鱼就死了。(出埃及记7:17;诗篇105:29)
又:
你为何使人如海中的鱼,用钩钩人,用拉网聚集他们。(哈巴谷书1:14-16)
此处“鱼”表示那些处于一般真理,陷入与仁分离之信的人;但在以西结书,“鱼”表示那些处于一般真理,以及与仁结合之信的人:
他对我说,这水往东方边界流去,直到海,这河水所到之处,凡滋生的灵魂都必生活,并且有极多的鱼;必有渔夫站在河边撒网;那鱼各从其类,好像大海的鱼甚多。(以西结书47:8-10)
马太福音:
耶稣说,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,聚拢各样的鱼。他们拣好的收在器具里,将不好的丢弃了。(马太福音13:47-49)
耶利米书:
我要领以色列人再入他们的地,我要召许多打鱼的。(耶利米书16:15-16)
因此,人若知道“鱼”表示这类人和事物,就能明白为何:
主挑选渔夫作祂的门徒,并说,来,跟从我,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。(马太福音4:18,19;马可福音1:16,17)
以及为何门徒在得主祝福后捕到一大堆鱼,并且主对彼得说,不要怕,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(路加福音5:2-10)。同样明白为何当他们向主收丁税时,主叫彼得去海边钓鱼,从鱼得一块钱为祂自己和彼得纳税(马太福音17:24-27)。还能明白为何主复活后,给门徒鱼和饼吃(约翰福音21:2-13)。并对他们说,你往全世界去,传福音给凡受造的(马可福音16:15)。因为他们使其归信主的“外邦民族”只拥有一般真理,并且关注于属世真理过于关注属灵真理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